耳順之年意思解釋 | 成語故事 | 近義詞與反義詞

「耳順之年」這個成語源自於先秦時期的孔子《論語·為政》篇。孔子在這篇文章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孔子在十五歲時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自立,四十歲時不再困惑,五十歲時懂得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從他人的意見而不被迷惑,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而不超越規矩。「耳順之年」特指六十歲,這個年齡的人因閱歷豐富,能夠理解並包容各種不同的聲音和意見。

一、成語讀音

1.「耳順之年」注音符號

ㄦˇ ㄕㄨㄣˋ ㄋㄧㄢˊ

2.「耳順之年」漢語拼音

ěr shùn zhī nián

3.「耳順之年」英文

英文翻譯 中文解釋
Sixties 六十歲
At the age of sixty 六十歲的年齡
The year of ear harmony 耳順之年

二、「耳順之年」出處

「耳順之年」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描繪了孔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路歷程,其中「耳順之年」指的是六十歲。

三、「耳順之年」意思

「耳順之年」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在六十歲時,由於人生經驗豐富,能夠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而不會被迷惑,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是孔子對自己六十歲時心理狀態的描述,也是對此年齡段的一種高度認可​ 

四、「耳順之年」典故或故事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詳細記述了孔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境變化和人生感悟。其中「耳順」這一階段代表了一種心智上的成熟和包容,能夠理性地看待周圍的一切,接受並理解各種意見而不受困擾。

五、「耳順之年」的下一句或上一句

上一句是「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人在五十歲時能夠了解自己的使命和天命,對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下一句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在七十歲時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事,但不會超越規矩和道德的範圍。

六、「耳順之年」啟示或寓意

「耳順之年」的寓意在於,它代表了人生中一個成熟的階段。到了六十歲,人生經歷豐富,能夠明辨是非,接受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議,這是一種心境上的成長和進步。在這個年齡段,人們不僅能夠理解他人的觀點,還能夠包容不同的聲音,這是一種智慧和修養的體現。

七、成語辨識

1.「耳順之年」近義詞

成語 意思
花甲之年 指六十歲。花甲是十二地支和十天干的循環,共六十年,故稱花甲之年。
知命之年 指五十歲,出自《論語》,孔子認為人在五十歲時應該了解自己的命運。
不惑之年 指四十歲,出自《論語》,孔子認為人在四十歲時應該不再困惑於世事。

2.「耳順之年」反義詞

成語 意思
垂髫之年 指兒童,頭髮下垂未梳成髻的年紀。
弱冠之年 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稱弱冠。
而立之年 指三十歲,出自《論語》,孔子認為人在三十歲時應該自立。

3.「耳順之年」同義詞

成語 意思
古稀之年 指七十歲,古稀是七十歲的代稱,出自杜甫的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
耆年 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表達對年長者的尊敬。
杖鄉之年 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因古代六十歲以上的人可以持杖行走,故稱杖鄉之年。

八、「耳順之年」造句

  1. 他已到了耳順之年,對待事情更加冷靜和明智。
  2. 在耳順之年,她學會了如何接受不同的聲音和意見。
  3. 父親今年剛好耳順之年,我們打算給他辦一個盛大的生日宴會。
  4. 耳順之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智慧與經驗達到了頂峰。
  5.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在耳順之年時享受平靜的生活。
  6. 耳順之年,老李開始對年輕一代的意見有了更多的包容。
  7. 在耳順之年,張先生決定退休,享受天倫之樂。
  8. 她已經耳順之年,對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9. 耳順之年的他,常常給年輕人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
  10. 耳順之年,意味著人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充滿智慧與包容。

九、「耳順之年」設計成語練習題

1. 填空題

1.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____,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 耳順之年指的是人的____歲。
3. 耳順之年,代表了心智上的____和包容。
4. 在耳順之年,人們能夠接受不同的____和意見。
5. 耳順之年是人生經驗和智慧達到____的時期。

2. 選擇題

問題 A B C D
1. 耳順之年指的是什麼年齡? 四十歲 五十歲 六十歲 七十歲
2. 「耳順」出自哪本書? 《孟子》 《莊子》 《詩經》 《論語》
3. 耳順之年在孔子的描述中,代表什麼? 不惑 知天命 耳順 從心所欲
4. 下列哪一個是耳順之年的近義詞? 弱冠之年 花甲之年 垂髫之年 而立之年
5. 孔子在《論語》中提到的六十歲應具備的能力是什麼? 自立 不惑 耳順 知天命

十、「耳順之年」成語接龍

1. 耳順之年 – 年富力強

年富力強,形容人年輕力壯,精力充沛,是對年輕人的一種讚美。這個成語源自於《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形容人在壯年時期,精力和體力都處於巔峰狀態,能夠承擔重任和挑戰。年富力強的人通常被視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奮鬥和貢獻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年富力強 – 強弩之末

強弩之末,比喻勢力已經衰弱,難以持久。這個成語源自《晉書·祖逖傳》,原意是指強弩射出的箭到達末端時力道已經減弱,不能再穿透物體。後來引申為比喻人或事物已經衰弱,難以持續發揮影響力或力量。在現實生活中,強弩之末常用來形容企業、政權或個人走向衰敗的狀況。

3. 強弩之末 – 末路窮途

末路窮途,形容走到人生的盡頭,無路可走,陷入困境。這個成語源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描述人在走投無路、無法再前進的境地。末路窮途常用來形容事業失敗、生活困苦、無計可施的情況,是一種極端絕望的表達。它提醒人們在面對困境時要保持清醒和冷靜,尋找新的出路和希望。

4. 末路窮途 – 途窮日暮

途窮日暮,比喻人在窮困無助的境地。這個成語源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登樓詩》,形容人在旅途中遇到困難,前路茫茫,日漸西斜,處境非常艱難。途窮日暮常用來比喻事物發展到極其困難的地步,無法再繼續前行。它表達了人們在困境中的無奈和無助,以及對未來的迷茫和焦慮。

5. 途窮日暮 – 暮雲春樹

暮雲春樹,比喻思念遠方的朋友。這個成語出自《文選·江淹詩》:“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意思是當看到春天的樹木和晚霞時,便會想起遠方的朋友,感到傷感和惆悵。暮雲春樹常用來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特別是在異鄉為異客、離別故土的情況下。

6. 暮雲春樹 – 樹大根深

樹大根深,比喻基礎穩固,勢力強大。這個成語源自《荀子·勸學》:“樹大者,根深。”形容一棵大樹因為根深蒂固,所以能夠穩定生長,不易被風吹倒。樹大根深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根基牢固,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持久性,是穩定和長久發展的象徵。

7. 樹大根深 – 深根固柢

深根固柢,比喻基礎穩固,不易動搖。這個成語同樣源自《荀子·勸學》,強調根基的重要性。深根固柢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在長期的發展中積累了深厚的基礎,因此能夠面對各種挑戰和變化而屹立不倒。在個人發展和企業經營中,深根固柢是成功和持久的關鍵。

8. 深根固柢 – 柢本長青

柢本長青,比喻事物根基穩固,能持久發展。這個成語形容樹木的根基深厚,即使在寒冬也能保持青綠。柢本長青常用來形容事業、家庭或其他事物在良好基礎上,能夠長期穩定地發展,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種穩定和持久的特性,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狀態。

9. 柢本長青 – 青黃不接

青黃不接,形容物資缺乏或人力不足,出現斷檔的情況。這個成語源自《漢書·食貨志》,原意是指農作物的青黃交替季節,糧食供應出現短缺。後來引申為比喻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現資源、物資或人力的短缺,無法連續供應。青黃不接提醒人們在資源管理和計劃中,要注意預測和應對可能出現的短缺問題。

10. 青黃不接 – 接二連三

接二連三,形容連續不斷,接連發生。這個成語形容事情一件接一件地發生,沒有間斷。接二連三常用來形容災難、問題或事件的頻繁發生,讓人應接不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二連三的狀況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壓力,需要及時應對和處理,以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

在現代社會,耳順之年依然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不僅代表一個人達到六十歲的年齡,更象徵著個體經過半生的沉澱與磨練,能夠以寬廣的心胸接受不同的觀點,對於人生的起伏也有更深刻的體悟。正如孔子所言,這是一個既有智慧又能從容面對人生的階段。無論是在家庭中成為和睦的中樞,還是在職場上發揮經驗的價值,耳順之年都是一個值得尊重和珍視的時期​ (HanDian)​​ (Wik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