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緘其口的意思及故事|成語解釋與典故|三緘其口的造句與啟示

「三緘其口」這個成語,源自《說苑·敬慎》一書中的記載。據說孔子曾經在周朝首都參觀太祖后稷的廟宇,廟堂右階之前立著一個金人雕像,其嘴巴上貼了三張封條,背後銘刻著:「古之慎言人也」。這句話警示人們說話要謹慎,不要多言,因為多言可能會引發禍患。因此,「三緘其口」便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謹慎,甚至閉口不談。這個成語如今也用來表示某人不肯或不敢開口

一、成語讀音

1.「三緘其口」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
ㄙㄢ
ㄐㄧㄢ
ㄑㄧˊ
ㄎㄡˇ

2.「三緘其口」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
sān
jiān
kǒu

3.「三緘其口」英文

英文翻譯 中文解釋
Tight-lipped 緘口不言
Keep one’s lips sealed 保持沉默
Hold one’s tongue 保持緘默,不發一語

二、「三緘其口」出處

「三緘其口」這個成語源自漢代劉向的《說苑·敬慎》。據記載,孔子在周朝首都參觀太祖后稷的廟宇時,看到廟堂右階前有一個金人雕像,雕像嘴巴上貼了三張封條,背後刻著「古之慎言人也」,警示人們說話要謹慎,避免多言多敗​​

三、「三緘其口」意思

「三緘其口」的意思是形容說話極其謹慎或不輕易開口。這個成語也可用來表示某人不肯或不敢開口 (Taiwan Chengyu Online)​。

四、「三緘其口」典故或故事

據《說苑》記載,孔子在周朝首都參觀太祖后稷的廟宇時,看見廟堂右階前有一個金人雕像,嘴巴上貼了三張封條,背後銘刻著「古之慎言人也」。這個金人是古代慎言的典範,孔子便告誡弟子,言多必失,應該謹言慎行。這一故事也記載於《孔子家語》和《太公金匱》中

五、「三緘其口」的下一句或上一句

「三緘其口」沒有固定的下一句或上一句,但與此成語相近的用法有「金人三緘」和「緘口如瓶」等,均表示謹言慎行的意思。

六、「三緘其口」啟示或寓意

「三緘其口」這個成語的啟示是告訴人們在言談舉止上應保持謹慎。說話過多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適時保持沉默,謹慎發言,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能夠避免很多潛在的風險和困擾

七、成語辨識

1、「三緘其口」近義詞

成語 意思
緘口不言 形容人極其謹慎,甚少開口說話,與「三緘其口」意思相似。
守口如瓶 比喻人嚴守秘密,不外洩一絲一毫,言語十分謹慎。
默不做聲 指安靜不說話,形容在特定情境下保持沉默。

2、「三緘其口」反義詞

成語 意思
口若懸河 形容人說話滔滔不絕,如同河水傾瀉而下,與「三緘其口」相反。
誇誇其談 指人愛說大話,誇大其詞,與「三緘其口」形成對比。
高談闊論 形容人愛發表長篇大論,不拘小節,與「三緘其口」相反。

3、「三緘其口」同義詞

成語 意思
金人三緘 形容人非常謹慎,不輕易發言,與「三緘其口」意同。
緘口如瓶 比喻嚴守秘密,與「三緘其口」同義。
默不做聲 指保持沉默,不說話,與「三緘其口」相似。

八、「三緘其口」造句

  1. 在機密會議上,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三緘其口,以確保信息安全。
  2. 面對記者的提問,他三緘其口,不願透露任何消息。
  3. 小明對於老師的問題三緘其口,顯得十分謹慎。
  4. 這件事涉及隱私,他選擇三緘其口,不與他人談論。
  5. 公司高層對於新計畫三緘其口,避免信息洩露。
  6. 在家庭聚會上,大家對於爭議話題三緘其口,維持和諧氣氛。
  7. 他在庭審中選擇三緘其口,不回答任何問題。
  8. 面對批評,她三緘其口,默默接受。
  9. 在國際談判中,雙方代表都保持三緘其口,避免透露戰略。
  10. 老人對於過往的秘密三緘其口,不願提及。

九、「三緘其口」設計成語練習題

1.填空題

填空題
他在面對困難問題時,選擇了________,不願輕易表態。
為了保護公司的機密,他們都________。
她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________,不願多說一句。
在高壓環境下,員工們對於公司的政策________。
在敏感話題上,大家都選擇________,避免爭議。

2.選擇題

問題 選項A 選項B 選項C 選項D
「三緘其口」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保持安靜 說話謹慎 大聲說話 隨意說話
哪一本書記載了「三緘其口」的典故? 《詩經》 《論語》 《說苑》 《太公金匱》
「三緘其口」的近義詞是哪一個? 口若懸河 高談闊論 默不做聲 誇誇其談
什麼情況下應該「三緘其口」? 公開場合 機密會議 私人聚會 公園散步
「三緘其口」中的「緘」是什麼意思?

十、「三緘其口」成語接龍

  1. 三緘其口 – 嘴巴被封住三次,形容說話謹慎或不說話。
  2. 口若懸河 – 說話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此成語源於《世說新語》:「陳王言談,每以玄遠口若懸河。」
  3. 河清海晏 – 比喻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此成語出自《淮南子·泰族訓》:「河清而海晏,則聖人生。」
  4. 晏然自若 – 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冷靜,不驚不亂。此成語源於《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其實亡,吳人入郢,晏然自若。」
  5. 若無其事 – 好像沒有那麼一回事,形容面對異常情況時仍然鎮靜自若。此成語出自宋·蘇軾《晁錯論》:「議者皆若無其事,特以為問以塞責耳。」
  6. 事與願違 – 事情的發展和原本的願望相違背。此成語源於《史記·項羽本紀》:「事與願違,終難復見。」
  7. 違天害理 – 違反天道,損害人倫。此成語出自《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廢,吾弗能已矣,違天害理,逆天理而行。」
  8. 理直氣壯 – 理由正當充分,說話氣勢就壯。此成語源於《後漢書·張衡傳》:「衡每愴然自失,謂理直氣壯,無所畏忌。」
  9. 壯志未酬 – 雄心壯志尚未實現。此成語出自《宋史·岳飛傳》:「撫躬自責,壯志未酬,死不瞑目。」
  10. 酬功報德 – 報答別人的功勞和恩德。此成語源於《後漢書·光武帝紀》:「吾當以王侯之封酬功報德,必不負其所望。」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過多的言語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和困擾。適時保持沉默,謹慎發言,不僅能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衝突,還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和利益。這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更是一種成熟穩重的表現。在面對複雜的社會和人際關係時,學會「三緘其口」,無疑是一種智慧的選擇